手機:138-2829-8989
地址:湛江市赤坎區尖嘴嶺56號之二
電話:0759-3470188
郵箱:964610845@qq.com
我們年年吃的月餅大同小異,吃的場合與方式也難免重復。但是每到中秋,我們還是不由自主地被裹挾進“買月餅、送月餅、吃月餅”的流程中來。抬頭望明月,低頭品月餅;舉家圍坐,言笑晏晏。熟悉的中秋場景讓我們留戀、難舍。這就是中國傳統民俗的“魔力”。
循環往復的民俗模式既是一種約束我們的行為規范,也是將我們連結為一個文化群體的紐帶,是我們相互認同的重要元素。它使我們有一種文化歸屬感,使我們的精神不會失去某種必需的基本依托,使我們活得踏實充盈、感受到生活的意義。中秋節吃月餅正是這樣一種民俗模式。
中秋月餅又叫團圓餅,是天上月圓與人間團圓的象征物。從歷史上看,月餅首先是作為祭品出現的,表達的是人對月神的敬意,這也是一種“文化消費”,當然它是由科學不發達時代的文化需求造成的。祭祀完月神之后,人們把它吃掉,這個時候月餅就成為一種食品、美味了。很快,月餅就成為一種不依賴于祭祀的節令食品,這就是在親友團聚的飯桌上吃的一種食物,這時月餅的象征意義是團圓。由中秋月餅的文化內涵和演進歷史,我們可以將月餅的本義概括為兩點:首先,它是一種節日象征符號、感情寄托物、文化消費品;其次,它是一種美食。只有同時具備了這兩點,這種圓餅才是好的月餅。只有這樣來看待、使用月餅,才是符合月餅本義的態度。
基于第一點,可以說,只要有中秋節存在,就會有對月餅的消費需求,除非中秋節的內涵變了,跟圓月沒關系了,也不講究團圓了,但這在可預見的將來是不可能的。前面已經提到,月餅本身是一種精美的食物,但它的價值事實上遠遠超出了物質層面。比如月餅禮品的往來使我們表達了對別人的感情、或享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情意,使我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和諧、愉快、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里,從而得到慰藉和滿足。如果不參與這種活動,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會有一種生活不完滿的感覺,有一種感情的失落,有一份幸福感的缺失。
這種體驗主要不在于生理上的滿足,而是人的文化身份得到確認的幸福感。這與單純的吃好喝好的幸福感是不同的。盡管近年銷售的月餅不大適合消費者變化了的口味,但是月餅銷售量仍然很大,這就是因為中秋節的文化消費的需求正逐年增強——近年來傳統文化開始復興,傳統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濃了,雖然許多人自己基本不吃月餅,但是他們還是要買來送人,或者擺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制造節日氛圍。
基于第二點,不管人們的口味怎么變,月餅都應該被做成美食,都應該是人們能吃也愛吃的食品。假如月餅只能看不能吃,那也是不符合月餅的本義的。月餅應該是一種美食。但傳統的月餅大多是高糖的高脂肪的高熱量的,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變化,美食觀也有了根本的變化,有不少人尤其是要保持苗條身段或要減肥的城市姑娘們是基本不吃它的——大多是嘗一點而已,表示也吃過了。但是,這不是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本身的錯,而是月餅生產廠家沒有跟上時代口味的變化,或者品種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多方面需要的問題。月餅廠家應該注意研究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口味的變化,不斷地改良傳統月餅,研發新產品,使月餅在變動不止的飲食風尚中對所有人都不失其中秋美食的本色。
其實,這也是對民俗規律的尊重。民俗并不是僵死的靜止不動的東西,而是不斷演進的,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調整的。正如已故民俗學泰斗鐘敬文先生所說:“民俗是一種適應性文化”,“變異是對于類型文化的適應性生態調整?!敝灰嘛炞鳛橐环N圓形的餅食,能夠象征圓月和團圓,并且人們愛吃,它就能很好地履行中秋月餅的職能,就是合格的中秋月餅。至于工藝如何改進,餅皮、餡料、口味如何更新,都無礙于月餅習俗的傳承。所以制造月餅的廠家盡可在充分研究人們飲食口味變化的基礎上,大膽研發新產品,以迎合新時代各種類型消費者的需求。
從媒體上了解到,近日人們急于預定月餅主要是沖著那些適合現代人口味的新型品種,特別是一些價廉物美的家常月餅,擔心到過節時會買不到。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由于月餅是一種重要的中秋節禮品,廠家把月餅制造得更精美,包裝搞得美觀些,也是對民俗規律的尊重和利用,但是不能過頭。月餅包裝過于豪華,以至于主要靠包裝提高月餅價格,這顯然是走偏了,也是不利于環保的做法。
上一條 : 抱歉暫無數據
下一條 : 月餅:團圓文化的象征